- · 《职教论坛》刊物宗旨[08/31]
- · 《职教论坛》征稿要求[08/31]
- · 《职教论坛》投稿方式[08/31]
- · 《职教论坛》数据库收录[08/31]
- · 《职教论坛》栏目设置[08/31]
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将走向何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依托企业资源,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联合培养的新模式。他们联合华为建设了华南地区第一家鲲鹏产业学院,并在产业学院架构下开设鲲鹏班,建立灵活进入退出机制,以考取
依托企业资源,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联合培养的新模式。他们联合华为建设了华南地区第一家鲲鹏产业学院,并在产业学院架构下开设鲲鹏班,建立灵活进入退出机制,以考取华为HCIE专家级证书作为毕业条件。
站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实训平台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姚博睿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后者可以自动完成模拟颗粒药物的柔性填装。这名1999年出生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劳作,而是对设备进行编程、优化和故障调修,“智能产线对我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需要我们准确定位,主动求变,推动教育界、产业界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部门以及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怀进鹏呼吁,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发展能力。
数字时代倒逼全球职教改革
大会上,教育部首次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究”的四级培训体系。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认为,正确的科学教育能使公民具有逻辑思维辨别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会显著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
加强科学教育被认为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办的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论坛上,科学教育如何融入职业教育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在推进数字化建设方面已有初步成效。85%以上的职业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203个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开发了涵盖文理工农医等12个学科门类的992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288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职业教育应当更好地立足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在大会现场被反复提及。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完整的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这些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最终,该论坛形成共识并发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加强科学教育”的倡议,认为科学教育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探知世界,在领略科学的魅力、人文的愉悦和发现万物之理的乐趣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1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颁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到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提出,部分专业未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我们今天还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培养”。
“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在项顺看来,这是“三高”所带来的“并发症”。
各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和发展机遇,14场平行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一系列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抛出的新课题。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老师薛利晨带着学生完成了装备制造业技术应用领域的比拼。他深刻地感受到,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技能人才,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教改革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论坛上很多学校和企业负责人认为,产教融合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
“不掌握数字技术、没有数字思维,今天将无法前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说。
倡议明确,坚持在实践中着力培养科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将实践教学、工程训练等环节与企业实际相融通;坚持在理论学习中强化科学思维;坚持在工匠文化培育中彰显科学精神,建议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体系等。
韩国教育部副部长张商允提到,韩国计划通过发展数字产业和培养新兴产业人才,扩大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项目,重组课程体系,培养能够促进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高技能人才。
关志伟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建立了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与德国10所应用性大学开展合作,请德国专家长期在各个专业组织指导专业建设。用校企共同设置的一个个来自企业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职教论坛》 网址: http://www.zjltzz.cn/zonghexinwen/2022/0829/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