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首届中外民族/族裔

来源:职教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9月29—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研究与翻译高端论坛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

2017年9月29—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研究与翻译高端论坛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白庚胜,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主编、《东方翻译》执行主编谢天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科项目评委、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建军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带头人朱振武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协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宋炳辉教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任一鸣研究员等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论坛以集中论坛和专场论坛的形式进行。与会专家们通过两轮主旨发言和两场专场发言展示了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的先锋理论和前沿成果,并从民族/族裔文学的创作与批评、译介与传播等两个主要维度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讨。研讨内容涉及了当下民族/族裔文学的热点与难点、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的研究与翻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非英美国家英语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殊的文化蕴涵、民族/族裔身份定位与认同、归化与异化等多个方面,向我们立体地展示了多极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环境下异彩纷呈的民族/族裔文学文化景观。

史丹纳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就明确把“种族”“环境”和“时代”作为影响文学的三大因素。在非西方文明不断挖掘和重新肯定自身文化价值的今天,在民族/族裔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今天,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及其对文学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产生的启示意义和建设性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研究怎样翻译和传播民族/族裔文化,怎样均衡吸纳各民族/族裔文学文化的精神和精华,怎样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怎样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评中增强自我意识,怎样为‘一带一路’战略献言献策”,是本次论坛的发起人——朱振武教授策划和组织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

一、挖掘中国民族文学的“复数意义”

“长城饮马,何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研究中国文学不讲地域与民族,是无法探清中国文学的内在奥秘的。上海市比较文学协会会长宋炳辉教授在会上谈到:“中华多民族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互惠互融的传统,不同民族的文学与文化经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学的多元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成就,也为世界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融合与发展的案例。从中华文学的内外视角观察与分析文学谱系,不仅有助于理解世界文学的多元谱系,也有助于理解复数意义上的民族文学的世界性意义。”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白庚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任一鸣研究员和西南民族大学曾路教授等分别通过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新指向、民族文学走出去的基础之维、后殖民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族裔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化范式研究等选题深刻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发展指向,揭示了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文化传承、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和拓展的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尽快建立少数民族文学体制也成为了本次论坛的研讨成果与共识。

二、探究外国族裔文学的“多元生态”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族裔文化文学发展虽然试图前进,但相关研究和意见还相对滞后,不成比例。以英语文学为例,英语文学当然指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但到目前为止,英美文学基本上就等同于英语文学。大多数都忽略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加勒比地区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的文学。”带着这样的思考,朱振武教授希望与会专家们能多挖掘外国文学创作与译介中的“沧海遗珠”,让世界文学以更加缤纷瑰丽的面貌进入中国读者视野。会场上,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山东大学李保杰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等对美国非裔文学、西语裔美国文学和“911”后美国传记文学及回忆录进行了深度阐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冰教授以族裔视角另辟蹊径地解读了新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均向大家展示了族裔文学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当代学者在构建多元文学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自觉与努力。而族裔作家的身份更加丰富、当下意识更加突显、文学结构更加多元也为与会学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话题元素。他们认为,新世纪的族裔文学显示出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在艺术传承与现代创新中,在与其他文学传统的对话中,更完整地表达了民族/族裔文学的世界意义。

文章来源:《职教论坛》 网址: http://www.zjltzz.cn/qikandaodu/2020/1113/511.html



上一篇:专家主题论坛:多学科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
下一篇:成果导向的职教师资“双师”素质培养模式思考

职教论坛投稿 | 职教论坛编辑部| 职教论坛版面费 | 职教论坛论文发表 | 职教论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职教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